close

  
  (在村民吳偉(左)的葡萄園裡,黃鐵輝(右)感慨:一串葡萄成熟後有上十斤,一斤賣得到十幾二十元,兩串葡萄就比原來作一畝稻田的收益更大)
  5月27日清早,長沙市望城區白箬鋪鎮光明村。初夏的天亮得早,村裡的支書黃鐵輝出門也早。光明村是湖南省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、樣板村,這天有來自省內貧困地區的百餘位村支書要來取經。要給百多位村官同行上課,黃鐵輝並不緊張。他和光明村都是“見過大世面”的。這座金州大道旁的小村裡白牆青瓦、朱門木窗,整潔靚麗如別墅區,以生態旅游和休閑農業成為了長沙周邊的一大景點。村裡已接待80萬名游客,還迎來過外國駐華使節等“大人物”的造訪。(6月19日紅網)
  “讓光明村一點點‘亮’了起來,這才不負光明這個好名字。”長沙市望城區白箬鋪的光明村村支書黃鐵輝如是說。這樣的承諾乍一聽似乎有著“唱功”的意味,然而黃鐵輝卻用實在的“乾功”讓自己的話語落地生根。
  從一個最初跑運輸的殷實戶,到讓全村人致富的村支書,黃鐵輝的推廣模式和心路歷程值得我們借鑒。曾經有人“嘀咕”過光明村是背靠大樹乘的涼,這源於2009年長沙市啟動金洲大道新農村示範片建設的大背景。然而在黃鐵輝這裡,“天時地利”都沒有“人和”重要。
  只有生於斯長於斯的村幹部,他才懂得這塊土地、這些鄉親最適合的發展方向;也只有讓自己深深扎根於土地的村幹部,才懂得群眾路線的實際性。發動群眾力量,找對適合自身的發展方向,黃鐵輝在農村建設中刻意地把“人”字寫大。而這個信條,也在他開展旅游產業、做好群眾思想工作上屢屢奏效。
  帶動鄉親致富,首先就需要賦予鄉親們思想上的武器。領悟到大背景,看清大環境,從而心悅誠服地跟著村幹部做事業,這需要自己先掏心窩子,為此,黃鐵輝說出了“新農村建設不能光靠政府投入”的大實話。
  是啊,靠政策不能一勞永逸,只有憑藉群眾自身的覺悟到位,以及勤勞使然,方可以讓“光明照亮”光明村。群眾路線來打底,科學方法來護航。黃鐵輝採取村民入股、合作開發把土地進行集中流轉,從而“造血”了因地制宜發展起來的旅游產業。這種村級民主管理,不僅讓大學老師為他點贊,更重要地是帶來了給現代農業和規模種植的反哺。
  要真正把光明村的“光明”點亮,村支書更要帶上群眾路線的“火把”,多串門多交流。農村基層的群眾工作,要是脫離了嘴和腿,那一切都是臨空蹈虛。黃鐵輝就是身體力行地把這項工作做到實處。
  走家串戶,是群眾路線最接地氣的踐行辦法,而在這其中,黃鐵輝也收集和傳播了各種信息。對於村民文輝想搞農家樂的想法,黃鐵輝支持地說“放肆(加油)去搞!”,併在資金和技術上多想辦法;在村關工委主任鐘光義家中,黃鐵輝和幾位村裡的老同志議議清潔招標的事;在夏輝家的無公害菜地里,他點出了“好點搞,防蟲防雨啊”的要害;在葡萄種植大戶吳偉的家中,黃鐵輝給他帶來了錦上添花的1萬元大戶補貼;對於村民易浩家在搭建新家而遭遇到的塌方,黃鐵輝趕到現場給出了科學中肯的補救辦法……黃鐵輝不是“及時雨”,卻總可以給鄉親們帶來生活和事業上的諸多幫助。也許這種幫助無法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,但共產黨員始終站在人民群眾中的那種積極效應,就是這樣一步步、一句句的傳送開來。
  “把道理說清就是最大的人情”,這是黃鐵輝在做群眾工作中的心得體會。“上面千根線,下麵一根針”,要把國家好政策、政府好待遇全部落實到位,唯有靠基層幹部一個個去作為、去踐行。黃鐵輝身上的權力只限於光明村的一畝三分地,但他卻真正地把這篇土地的福祉、這些鄉親們的好日子扛在了自己肩上。
  文/謝偉鋒  (原標題:書記去哪兒:用肩膀挑起鄉親們的好日子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znogfbshqur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